封面新闻记者杨晨
守护蓉城档案,守护我们共同的文化和记忆。
11月17日下午,年“守护蓉档”活动在成都市档案馆成功举办。成都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成都市各区(市)县档案馆、专业(部门)档案馆负责人,以及全市档案馆系统代表共余人参加。
“守护蓉档”是市档案馆于年在全国首创的档案文化品牌活动,每年举办一次,旨在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用馆藏珍贵档案讲好成都故事、中国故事,守护历史,传承文明,弘扬伟大的时代精神。凸现档案保管保护的重要性神圣性,促进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和档案文化传播,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本次活动主题是颁发年首届成都市馆藏珍档及举行“十大珍档”守护仪式。
今年6至9月,成都市档案馆组织开展了首届成都市馆藏珍档评选活动,全市共有18个综合档案馆和3个专业(部门)档案馆推荐的52件珍档进入评选。经网络推选、行业评选、评选委员会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最终评选出“十大珍档”。在11月17日的“守护蓉档”活动中,获评的10件珍档逐一揭晓,四川省档案馆副馆长张辉华、成都市档案馆馆长刘淑华颁发了珍档证书,并由十位来自成都政、文、农、教、商等领域,能够体现城市精神的优秀代表作为珍档守护者,宣誓志愿守护。
成都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该活动将发挥档案“资政育人”的优势作用,突出档案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天府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播,助力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十大珍档
1.《清·嘉庆金堂县志》:金堂县档案馆馆藏。该书历时十六年编撰,于清嘉庆年间成书,多角度反映了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面貌,是金堂县现存完备的最早县志。
2.《何秉彝、何庸康书信》:彭州市档案馆馆藏。满载家国情怀的红色家书见证了何秉彝、何庸康两兄弟走上革命道路,置身民族解放、国家复兴的初心。
3.《民国成都市城区街道图》:双流区档案馆馆藏。成都地域范围内唯一完整保存的百年前的成都市城区街道图,记录了老成都城市的严整布局。
4.《成都房产第一契》:成都房地产信息档案中心藏。一份签订于清康熙三十年(年)的卖地契约,反映了成都契证的渊源与变迁,对于认识成都城市形态、人文生态环境和商业形态的演变具有历史价值。
5.《70年代的西大街照片》:成都市城建档案馆馆藏。采用架空车辅助拍摄手法,从骡马市拍摄至营门口,反映了70年代西大街的建筑风貌及人文景观。
6.《文彩中学第一届毕业生同学录》:崇州市档案馆馆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民国时期成都的地方望族捐资办学的情况,见证了川人对文化教育的敬畏和热爱。
7.《人声》报(创刊号):成都市档案馆馆藏。全国范围内仅存的一份孤本,是四川地区第一份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年2月7日由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人王右木创办,为百年前四川地区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8.《道光二十年土地契约》:郫都区档案馆馆藏。距今年前的民间土地契约,反映了清代道光年间土地交易、产权转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9.《红军遗物川陕苏维埃政府货币》:蒲江县档案馆馆藏。由布匹制成,是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历史见证,为红军的壮大和苏维埃政权的运转提供了资金保障,对苏区的稳定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10.四川省动员委员会关于宣读学习《国民政府对日、对德意宣战的布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