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知青岁月三、回顾知青生活》22:快乐回忆
(内容提要:省上的老红军交通厅长的女儿小铃,也和小邹同大队当知青。原本的社会高低等级,因为都是知青他(她)们之间,暂时不存在差别。改革开放后这里的农民先富起来,幸福公社农村也建设成幸福镇、幸福街道办、幸福社区。)
钟这件事后,麻伯很不高兴一段时间。他曾向小邹倾述其不幸,其主要思想是自己没有乱整,所以才生活困难。如果敢乱整出去挣钱,早就呢板子衣服都穿起了!
春到都江堰市,油菜花黄麦苗鲜图片
麻伯会泥工、会竹编,他说要是自己跟着别的建筑队,外出打工一天随便挣2元钱。竹编背篼、鸳篼、筲箕也都能挣到钱!但当年干这些被说成是走资本主义,谁要是去做就是乱整!他告诉小邹:要吃24刀肉即手上多次伤及皮肉,才能学会竹编手艺!
小邹知青时的农活主要是向麻伯学的,如栽秧要把屁股蹲下去才快得起来;打谷子碰拌桶的时候要把谷蓬子撒一下,不然就会“满天星”把谷子撒到田里。
小邹第一次去都机厂担粪也是麻伯陪着,路上陪他气10多次。当年他很想要一件,围在肩膀挑担用的垫肩,以为这样担粪时肩膀就不痛。那玩意儿城关寄卖行有卖的,再生布的0.80元一件,劳动布的2元一件。他还买不起!但麻伯说:“泥鳅不怕泥糊眼,黄鳝不怕硬田坎。”肩膀挑担久了就不会再疼痛。果然半年后小邹肩膀起厚厚一层茧皮,肩膀确实不再疼痛;参加工作后又过了半年,肩膀上的茧皮才慢慢脱掉。
麻伯喜欢说唱,一只迷底是筷子的迷语。一对女裙衩,睡着等夫来;拦腰摸一把,两腿就叉开;连捅两三下,美味自然来。单身一人的麻伯,容易被安排守生产队的公房保管室。听一起守夜的社员讲,他要打“手铳”(手淫),还自述射精的时候安逸到命里头去啦!麻伯还说过这辈子划不着,没有结过婚二天死了到阎王爷那里,还要挨次欠PI棒!
小邹所在的4生产队,有一家会木工的农户,每年要向生产队交部分钱评一些工分。大致是交1.50元钱,评10分工、分半斤粮。即或是这人和全家挣得工分,足够分粮也得交!每年交多交少?这家人都要和队长吵吵闹闹,几乎年年都要大队、或公社干部来解决。
那年代农村会手艺的人,被称作“泥、木、雕、解、石五匠人员”,而“五匠人员”基本上是乱整、资本主义的别称。每年双抢大忙之前,灌县各公社、大队、生产队,都要清理“五匠人员”回来干活没有?因为生产队多亩田地,要完成每年大小春两季生产,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后,改革开放、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类人都种植好自己承包地、责任田的同时,又捋起袖子加油干——外出打工!最先将自己的农房,改建成平房瓦屋或别墅式的小楼,其中也有本章节中的麻伯。遗憾的麻伯虽然修了新的平房瓦屋,但是终其一身都是单身。婚姻这玩意儿,如果错过一定时机,那就很难挽回。
两年知青生活之中最高兴的一次是,小邹在生产队董家水碾,安放水车的笼窝底,一次抓了10多斤小鱼。刚当知青的年夏天,小邹就看到有农民的小孩,在水碾的下面沟渠中钓鱼。他自己也买了鱼钩、鱼线制作钓杆去。还真不错一会儿功夫就能钓上,10多条麻花鱼、黄辣丁、红尾子等小鱼。
乃至某天父亲和大姑爹相约来看他,小邹也是钓了一碗小鱼给他们做菜。这年11月都江堰内江河渠断流,又是几个本生产队的小孩,在水碾下面的沟渠里捉鱼。浅水中向上游的小鱼们,被他们抓住一些,但向上跑掉的还真不少!
鱼们能逃到去?水碾上下落差近两米。而且直上直下,由木板做成的渡槽,引水冲动水车。小鱼们只能逃到安放水车、石板铺成凹形的笼窝底!小邹下去查看水车下,最深处不到1米,面积约10个平方。小鱼们应该都在这里面,但里面会不会藏有蛇?他叫来生产队看守水碾的农民,讲明上述的一切之后两人商定捉鱼。
他们先用竹杆在水里胡乱搅动一番,如果说有蛇就会自己跑出来。然后用面盆把水车底的水扈出去,一个多小时后水清鱼现。无数的麻花鱼、黄辣丁、红尾子密密麻麻,在水底的石板上铺了好多层!他们把小鱼全都捞起来装了大半水桶,过称后12斤之多两个人各自6斤。生产队来看的人很多,他们都说董家碾起码年!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有人在笼窝底抓鱼!知青和农民果然不一样。
小邹把分得的小鱼散了些给队长和社员,带回太平街家中还散一些给邻里。此等好事只有一次!第二年年,包括灌县在内的川西平原;进行大规模的河渠改造,生产队的水碾废掉了。这年映秀湾电站发电,生产队打米磨面不再用水碾。社员们把分得的麦子、谷子或是肩挑或是车推,都搬运到县氮肥厂一墙之隔的,县粮食仓库的电动机器房去加工。
也有其他公社的大队、生产队又在新修的沟渠上建水碾或水轮机。但总的趋势是川西一带,活跃了多年;或者更长时间的水碾,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电新的生产力,和新生产关系的纽带之一。
都江堰市的秋天,景观仍然以绿色为主,金黄是秋的使者,点缀而已。
4生产队的水碾房空出来后,大队将各生产队几十个孩子集中,装在里面办成民办小学。有孩子们自带的,几十张杂七杂八的凳子、桌子。请了本大队3队一位教过书,年退职回来的女农民当老师。后来什么时候修了大队小学?小邹因为招工离开就不知道了。
年小邹去幸福公社当过一段时间工作队,他看到四川省水利厅长的女儿在这里当知青,同时也在幸福大队小学做代课教师。某天这位厅长来看望女儿,小邹他们都远远观望到了。这时候带队的县委副书记徐振汉,还向小邹等工作队的介绍,这位厅长是塘库派。那么什么叫塘库派呢?
上世纪60年代,四川讨论农田灌溉,怎样开展的问题?一派人主张机电提灌,说是长江三峡从四川出去的流水,只要提取十分之一,就能满足四川的灌溉需要。缺点是要投入大量资金,去搞机电、管道、线路等等。另一部分人主张修水库储存水,这样农业、渔业、旅游业都能够大发展。水库能够发电,四川电业也能大发展。不足处要占用大量土地,而四川省的土地资源紧张。
后面究竟怎样?省上的事情,县上工作的人不可能知晓太多。笔者知道的是成都附近、四川其他地方,都修建了不少水库。如今大家可能都知道的有:龙泉湖、三叉湖、升钟湖、紫坪铺水库、金堂水库、李家岩水库……等等。至于机电提灌?现在都江堰市城区,几条供旅游观赏的小沟水,就是机电提取的。笔者年在灌县卧牛山下,“五。七”干校劳动。曾看到一条长长的管道和机电房,把山边一水塘的水,提高到卧牛山上灌溉庄稼地。好像四川还没有什么地方大规模搞?总之报刊杂志、电影电视网络上都没有见到。那玩意儿毕竟太花钱!如果到处是输水的钢铁管道,风光也不美。
……。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后仅几年。前面说的文字说了,麻伯果然把自己的草房新修成瓦房。小邹路过的时候曾去钟家小坐,得知麻伯父母去世后,自己还是单身王老五。因为婚姻这玩意儿,错过一定时段就很难了。麻伯的精神寄托是,妹妹玉华的两个儿子。和小邹谈话的时候,说那两个侄子很乖。虽然那两个侄子,远在西昌铁路段!今后他的房屋、地基、存款等等,都是那两个侄儿的。
麻伯家的紫竹很好看,过去听钟三爷说是他的老主人解放前种的。地主、保长还兼生产炮竹的黄花炮,外出做花炮生意时,不知从哪里带回来的?有省城一家公园的人,来买麻伯家的紫竹,说是给元钱全部挖走。50元挖一半对方还不干!麻伯说那些人的心黑,比紫竹还黑宁愿受穷也不卖。
后来和灌县县委解文耀书记家,同住县委机关鱼池院的时候。小邹曾向钟麻伯讨要一棵,种在解书记门前的花埔里。思想深处小邹是受香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影响,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港台电影、电视都很叫座。只看一遍小邹居然能背诵剧里面,唐伯虎画水墨观音时题写的一首诗:
我是南海观世音,
爱管人间事不平。
秋后算清善与恶,
香烟燎绕紫竹林。
(每句取第一个字,连起来即“我爱秋香”。)
既然紫竹是观音享受的,那么就栽一棵到解书记家门口。
……。
听田嘉陵说父亲是红四方面军,嘉陵江战役时参加革命的,所以给自己的大儿子取名嘉陵!新中国建立后,父亲当过某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为正团级干部后来下地方任省轻工校长。嘉陵长相伴相都好,还会唱京剧《红灯记》李玉和的唱段。年他和小邹两人,都进了幸福公社成立的文艺宣传队。田嘉陵演李玉和,小邹用京胡给他伴奏过,后来主要是邓眼镜给伴奏。中国的弦乐二胡、京胡、扳胡都差不多,音乐学院弦乐专业的这几样都得会。如果学琵琶?三弦、古筝也要会。
公社宣传队演出《红灯记》第五场,演李铁梅的6大队知青——何青。伴演李奶奶的也是6大队知青陈女士,这人演什么都很是相向。小邹同大队2队女知青何小玲,在宣传队主要是跳舞,有时扮演李铁梅。她不愿意扮演李奶奶,说是害怕别人乱叫成绰号。
小玲是省交通厅来的,知青下乡住包老二家里。文革前嘉陵、小玲、还有小邹,这三个人都是初中学生。幸福公社宣传队的18个男女知青,只有余知青和陈女士两位是高中生。公社宣传队演出的内容,一是些样板戏唱段,二是歌颂毛泽东视察都江堰的歌舞。
为了普及革命样板戏,歌剧《江姐》的唱段,当时不准演唱。小邹他们很想让嘉陵扮华为、小玲扮江姐演唱其中一些。但是公社排练时,刚刚提议就被公社领导制止,说是不要给弄出事情来!因为江青在年3月15日讲话中说过:“川东游击队叛徒太多,华莹山游击队根本没有那么回事。”
实际上临解放时中共川东地下组织,领导了华莹山起义!成立了游击队,政委王朴中共川东地下党负责人,牺牲在战斗中。同期牺牲的还有,川东游击队政委彭咏悟等。王朴的爱人左绍英,被捕后关押在渣滓洞集中营;王和左的女儿,即著名的监狱之花。临近解放的时候敌人大屠杀,左绍英和女儿都牺牲了。一同牺牲的还有江竹筠,即小说《红岩》、电影《江姐》中的江姐。
本图片清晰地看到,在外江闸的作用下,岷江水都到了内江。
江与彭咏悟是一对患难夫妻,她(他)留下儿子的彭云,现在是美国马里兰大学的终身教授。文革期间江青抹杀华莹山游击队,实际是抹杀革命老前辈。将自己陪嫁的几百亩田产,以及房产、现金、软细,都变卖后捐助华莹山起义的,是中共党员杨汉秀。其伯父是国民政府,重庆市长、陪都卫戍司令杨森。不久杨汉秀先被关押,后被杨森指使特务残忍杀害!
是小平同志指示川康中共地下党,不要再搞武装起义等,只是把群众、城镇、工厂、矿山保护好就行了。据年报刊登载的文史资料:党中央毛主席命令小平同志,统一率领湖南、陕西,即南北两路解放大军共60万人。解放云南、贵州、四川、西康、西藏等五省区。小平同志在湖南常德,接见中共川康省委地下党代表马识途等。听取汇报后小平指示,你们不要那样干!现在解放军力量强大,你们做几个月的工作,解放军几天、甚至几个小时就做完了……。
在灌县遵照小平同志的指示,中共地下党也转变工作方向。地下党组织成立的向峨农民猎枪队、都江煤矿护矿队、都江电厂护厂队、赵公山绿林武装参加的岷江纵队等。都没有去进攻国民党驻军,只是保护群众、城镇、工厂、矿山等。
所以当年底解放军进驻灌县的时候,世面上的一切都正常运作。农民猎枪队、岷江纵队协助维持社会秩序;都江煤矿正常生产,都江电厂正常发电;灌县城镇、乡村都保存完好,城关的都江铁工厂照样生产。后来年农历腊月二十五、公历2月5日,国民党特务、土匪、兵痞、乡保长人员,策动“二五”叛乱,那已经是另外一回事了。
……。
包老二不知用什么办法?从省城把小玲动员到幸福公社幸福大队2队,即自己家所在的生产队当知青。听人说正因为如此包把自己几间叉叉草房,换成高一个档次的穿逗木建筑草房。因为小玲的原因,小邹去包老二家看过,他看到4间木穿逗红砖墙草房。(改革开放后包家在幸福社区,和所有原住民一样都有楼房、铺面等。)
包家有爱人和两个儿子,加上他自己4口人占3间。有社员说包家为生产队的困难户,其爱人有气管炎哮喘病。大儿子包晓任小学毕业,14岁刚开始做活路(此后不久进包老二工作的灌县运输一社上班)。包的小儿子正上小学,全家每年都要找社,即向生产队交多元谷子才分得回去。
小玲实际上只住一间,床铺上有当时少见的毛毯。房间地上还摆放着煤油炉、铝锅、猪油瓶、白糖瓶等。一般知青不可能有这些,小邹本能的地感觉到,小玲父母不是一般人物。很可能是当官的而且还是大官!得知是厅长的女儿后,他再也没去过。心理学发达了人们才知道幼年时候,过多被父母责备的孩子,长大后怕女的、也不亲近当官的。但当时小邹想的是在灌县,要打倒一切党员干部的包老二,居然还会攀省厅的领导!
小玲扮李铁梅演得很好,有人说小玲演技不怎么样,主要是舞恣好。小玲自述她上幼儿园时,母亲就拉着她练体操,她还有个妹妹学舞蹈,在省城少年宫表演过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片段!小玲的医院的领导之一,她时常来关心看望小玲。还看过公社宣传队的排练演出,她目空一切的神态,把小邹在内的许多人都吓得远远的。小玲曾经邀请小邹,去她住的包老二家吃饭,但小邹没有胆量去。
小玲还曾经送给小邹一节甜蔗,据说是自己种的叫“绿素枝”。外形象高粱杆一样,但甜度惊人无物可比!小玲说是父亲不知什么地方得到的,原来是想叫生产队栽种?但队长说是要搞以粮为纲没有答应。只好自己在自留地里种,长得不好只有几根。几十年过去“绿素枝”这玩意儿,只在网络上偶尔见到,可能确实不好推广。
某天公社宣传队排练的时候,小铃拿出从成都带来几匹菊花叶子。她说是甜叶菊,味道甘甜得很!谁会相信菊花叶子是甘甜的?不过大家品尝后果真如此,任谁也说不出其他什么。
都江堰市的冬天仍然美丽
在公社文艺宣传队,小玲说她喜欢听小邹弹三弦。还说她懂得起,在二胡、笛子的小乐队中,如果没有三弦就不好听。某次幸福公社宣传的几个,去县电影院看样板舞剧《白毛女》。其中之一的场景:张二婶带喜儿出逃的时候,背景音乐是三弦伴奏。小铃出惊喜地向身边小邹说,是三弦的声音……。
那年头用《航标兵之歌》填词的《知青之歌》,是相当部分男女知青都会唱的,有时候还唱得知青们眼泪汪汪。不过公社宣传队的时候,任何人都没有唱过。知青的最大希望,就是调动参加工作。这年头政治审查最重要,任谁要是被政治上记一笔?那么以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此歌共三段几十年过去,现摘录歌词如下,供阅者玩味。这应该说是真正的知青之歌,时下网络流传所谓知青之歌,可能为现代人托作而已。
一、
最新指示下达了,
马上就要离开家。
我们到农村安家落户,
广阔天地里锻炼成长。
……。
副歌:
年轻的知青们用生命的火花,
点燃那永不熄灭的灯光!
……。
二、
故乡的山故乡水,
故乡的歌我爱唱。
我站在高山遥望故乡,
美丽的故乡你在远方。
(副歌,同上)
三、
我心里想我的姑娘,
虽然现在天各一方。
只要我们耐心的等待,
命运将我们欢聚一堂。
(副歌,同上)
……。
小邹招工刚到氮肥厂小玲也来了,她还向厂领导张其树要求和小邹一个岗位。这样一来可苦了小邹,和一个明明是大领导的女儿,挤厂广播室他浑身不舒服。好在不久小玲就被接走,那天来一辆日本丰田轿车,里面坐的人像是她父亲的。厂里还有人听到坐车来的骂小玲:“简直是胡闹!”
许多年过去笔者听包老二,即小玲知青时住家的主人,灌县造反派头子讲过。是他去成都叫何厅长把自己的女儿,从氮肥厂带走的。省上交通厅长的女儿,去灌县氮肥厂就业实在不象话!包老二还说他和何厅长熟习,敢骂何厅长何XX!实际上这也没有什么奇怪。
小铃离开氮肥厂后,只是没过几天的一个下午,小玲又出现了。这次是太平街小邹家门口,她手里提了只大公鸡,说是借放在小邹家明天一早就拿走。第二天早晨6点钟,小玲真的来逮走借放的鸡。虽然她已经看到小邹家,仅旧瓦屋30多平方米。但还是告诉小邹说:有机会来省城交通厅,只要说找X小玲就能见到她!
事后史其树把小邹一个人叫到办公室低声说:小玲真的是老红军省交通厅X厅长的女儿!但小邹家里他听父亲冷冷地说过,金画眉土画眉打亲家——毛衣不合。奇怪的是小邹并没有,在家里谈到过小玲的事?后来他明白了是史其树、何玉恬和父亲相熟,他们一起提起过小铃来氮肥厂,还要和小邹一起上班的事。
几天后小邹到县革委当交通员,杨姑娘去青白江实习;也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她已经拒绝小邹了。小邹心里想是不是去趟成都?真的去省交通厅见小铃?但他只是一番思索而已。实际上不敢和小铃交往,因此也没有去过省交通厅。
接下来在幸福公社9大队这里,当知青的某朱姓青年;敢和省水利厅长的女儿交往,他比小邹能干得多!朱姓青年和那位女知青,即在幸福公社9大队小学代课的;省水利厅长的女儿结为夫妻,两个都在成都工作。
碰巧的是小邹到县委上班后,上世纪80年代住家灌县城区北街25号院。那位朱姓青年父母的家也在这里,他和厅长女儿来看望父母,有时也会遇到老邹。还是前面那句话,感觉上这位女士很象是小铃的妹妹。10多年后小邹因工作进出省、市委机关,还认识里面一些同志。他打听到小玲在交通厅下属某单位坐办公室,已经回归到和小邹差不多的普通人生活。
写到这里不得不说的是:改革开放几十年后,幸福大队包括幸福公社其他各大队、生产队,先是开发成田园式的社区。这里的人家都各自拥有1至2间铺面,出租后每间月收入千元以上。当年的社员们还各自有几层,共几百平方米的楼房居家。他们过着祖上传下来的,“要想发财快,庄稼搅卖买”的生活。
都江堰市岷江内江夜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央领导视察都江堰的时候,曾经来过原幸福9大队的2队。在其中之一的陈姓农家,和这家人座谈一会儿,了解他们生产和生活状况。再后来这里建设成,幸福街道办事处的幸福社区;车水马龙繁华一片,比城里人还先跨进全面小康。
……。
本小说到这里就完结了,但愿阅读人能够感兴趣。文学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既然生活都不会十全十美;小说也只能点到为止,不足之处还望谅解。(山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