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村里环境差、生活单调,现在每家每户的院落美观整洁,各种各样的活动也丰富,生活越来越精彩了!”成都市金堂县红旗村村民彭大爷的一番话,道出了村里这几年发生的巨大变化。
红旗村乡村新貌。据介绍,在过去,位于龙泉山脉的金堂县官仓街道红旗村,其发展长期受制于经济水平不高、农业生产占用时间长、精神文化生活选择少等难题,且大多数村民在乡村建设中往往扮演“旁观者”的角色,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困难重重。
为充分调动村民主体的积极性,红旗村以示范建设为契机、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切口、以社区营造为方法,逐步带动村民由“被动”变“主动”,身份转变为社区发展的“主力军”、社区治理的“参与者”和社区服务的“提供者”,走出了自己的乡村社区发展道路。
红旗村彩色村道。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动员群众“一起来”
红旗村地处龙泉山脉,幅员面积7.5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乡村社区。为了改变村里落后的面貌,红旗村决定从改善人居环境出发,努力摘掉乡村社区“脏乱差”的帽子。
用旧物打造庭院景观。
为推动村民更多地参与到村居建设工作中,红旗村前期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点位实施社区营造,邀请美术爱好者为村民墙画彩绘、栽花添绿提供指导,结合乡村特色打造公共景观。初步效果展现出来后,逐渐引起了村民们的兴趣,村干部趁热打铁动员群众“一起来”参与村居建设,同步开展“诗意小筑”庭院美化大赛,按照一户一景、旧物利用、拆违透绿的标准进行评选,带动29户村民开展了院落DIY改造。
村民院落DIY改造。
村民主动参与助推乡村华丽转变
“村干部和专业的设计师带着我们一起改造院落,看着村里的环境和面貌逐渐改变,让我们很有成就感。”在切身实地参与了村居建设工作、尝到了社区自治的甜头后,村民开始变“被动”为“主动”,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红旗村也借此契机,通过特色社区项目进一步扩大村民在乡村建设中的参与度。近3年,红旗村依托社区保障资金,着力实施了社区营造项目20余个,撬动县市两级资金支持近50万元。
丰富的社区活动。
同时,红旗村组织村“两委”、党群代表到到武侯、锦江等城市社区学习社区微基金的设立和使用,建立“山水红旗公益微基金”“山水红旗社区发展微基金”,募集各类资金近30万元,充分发挥社区“微基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益特征,资助辖区范围内景观节点打造、社区营造等项目。
“农旅互助共推乡村特色旅游”社区营造项目直接为19个村民小组、11家企业带来项目收益,并孵化培育乡村社区自组织6个,培育社区志愿服务骨干5人、社区专职志愿者23人,与成都理工大学等高校志愿服务组织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依托村民组织和志愿者队伍创新开展了“童心筑梦·陪伴成长”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果缘有趣”亲子互动乡村体验活动、“好书伴我行”全民阅读活动、“巧手工坊”妇女创业培养计划等。
红旗村志愿者队伍。
基于前期打造的示范院落,红旗村发动村民利用集体经济发展之势,增加新业态,让方寸之地变成增收之所,实现美丽庭院与院落经济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已新增农家乐2家、农业企业1家,成立家庭农场3个,院落农特产品、亲子游、乡村游、“周末公益集市”等集体上线,拓宽了农特产品销售渠道,每月平均销售额达元左右。
周末公益集市。
传承清廉家风助推廉洁文化建设
在乡村社区发展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红旗村还努力在廉洁文化建设上“勤耕细种”,联合官仓街道纪工委深入挖掘本地廉洁家风教育资源,组织村民采用诗词、书法、漫画、戏曲多种形式,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洁文化作品,推动全村群众形成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浓厚氛围,逐步打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廉洁文化。
通过支部书记讲课、上门家访等贴近群众的形式,深入解读和传导优秀家规家训蕴含的思想力量,让传家训、正家风深入人心,推动好家风带动清廉党风、社风,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提升村民凝聚力。
支部书记讲党课。
“通过近年来的社区营造,村民自治意识逐步被激活,越来越多的村民感知到了实地参与乡村社区发展建设带来的变化与机会。”红旗村党总支书记林绍军表示,村两委行政负担得到明显减轻,干群之间矛盾变少了、支持变多了。村庄也逐步提升了形象气质、丰富了业态,进一步吸引了社会投资,实现了红旗村从纯农业生产到农旅互动的转变。
“党群同心圆”特色公共景观。
经过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的努力,红旗村获得了成都市首届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十大优秀案例、年度成都市社区营造项目优秀案例、年度成都市百佳示范区等殊荣。
“乡愁古井”特色公共景观。
来源I金堂县纪委监委
编辑I许然
视觉I曾丽
审核I刘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