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亿元,增长6.0%。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增加值.0亿元,增长7.5%。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成为全市GDP增长的关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成都各地年的财政收入表现。
成都高新区年GDP为.20亿,增长6.0%。高新区是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其经济总量迈上了亿台阶。其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三大主导产业不断发展,推动了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高新区年的经济增长和全市持平,为全市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金牛区(.20亿)和青羊区(.50亿)两地GDP均在亿左右。两地在年的经济增长表现出色,分别增长6.1%和6.2%。两地的增速都超过了全市表现。金牛区凭借建筑业、商贸商务、轨道交通等产业的推动,经济总量位居全市第二。
龙泉驿区年GDP为.50亿,同比增长6.1%。汽车产业作为龙泉驿区的主导产业,该产业的不断壮大推动了龙泉驿的经济总量稳步提升。
武侯区(.00亿)、锦江区(.20亿)、成华区(.70亿)三地GDP均在亿级别。成华区年GDP增长6.2%。成华区不断壮大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三大主导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巩固基础。三地的总量差距较低,未来谁会第一个冲上亿大关,让我们拭目以待。
双流区(.50亿)和新都区(.10亿)两地GDP均在亿左右。
郫都区(.50亿)、四川天府新区(.40亿)、温江区(.90亿)三地GDP均在亿级别。天府新区年经济增长10.1%,增速位居全市第二。先进制造、轨道研发、大数据、总部经济等产业是新区的发展核心力量。
青白江区(.10亿)、彭州市(.70亿)、金堂县(.30亿)三地GDP均在亿级别。金堂县年经济增长8.1%,增速位居全市前列。金堂的经济主要以晶硅光伏、新型锂电为核心的绿色低碳产业为主。
都江堰市(.80亿)、简阳市(.20亿)、新津区(.70亿)、崇州市(.40亿)、邛崃市(.20亿)五地GDP均在亿左右。其中邛崃的增速表现出色,增长为6.2%。
大邑县(.40亿)和成都东部新区(.80亿)两地GDP均在亿左右。东部新区增长21.3%,增速高居全市第一,领先优势较大。
蒲江县年GDP为.50亿,增长5.4%。蒲江县的经济总量继续在全市垫底。
对于成都各地的经济表现,你怎么看?